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陈
我们产业价值创造的系统正在发生重构,汽车原来是机械的结构,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从机械结构走向电子电气网络这样的结构。高端的车里面代码数已经呈几何状的增长,电子电气工程师能够通过新的价值创造改变这个产业,创造新的产品。
中国的产业发展不仅是单点优化,要先认识系统重构,知道系统重构的方向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通过合理的政策,合理的环境塑造还有法律的改变,实现流程的改造,在这个情况下帮助一些企业,或者一些企业自然而然看到方向,去实现他所擅长的领域里面的单点优化,我昨天调研的农机企业,敢用一个300人的小企业冲击世界级的企业,所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首先需要了解,新的挑战到底是什么。我们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的报告、研究机构的报告,再调研了几百家企业之后,发现一个明显的方向是中国整个价值链的构建借助了全球的力量,中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也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借助全球的优势资源。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里面汽车肯定是一马当先,在汽车的这种突破里面我们认为中国的头部企业,有一些关键制造企业和初创公司他们不是单打独斗的,已经形成了协同效应,通过政府的规划,他们试图构建一体化的、生态型的产业革命的力量,试图在新的汽车革命里面实现领先。
从最近10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和我们的企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制造提出了比较高的愿景和目标,2025年规模以上的制造业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重点行业、骨干行业初步实现网络化制造。到2035年,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我们今年调研了几十家企业,像小米这样的公司在考虑如何拓展产业边界,如何进入新的领域。随之发生的是生产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2019年我去到碧桂园调研,大家都以为它是房地产公司,但他们已经有8000人的团队从事数字化、自动化、软件、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研究了。
现在我们每周都要调研三家企业,这些企业给我们比较明确的反馈,环境太复杂了,形势变化多样,如何寻找自己的增长主线,是增长自己团队扩大研发力量、营销渠道,还是借用互联网平台连接更多的资源,每一家企业都在找答案。
在与企业的交流中,他们会问到当下的增长究竟来自哪里,曾经做的事情已经达到了饱和,已经开始放缓,未来该怎么做?
目前,任何产品都已经变为了信息体,生产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复杂的网络,去把知识和信息注入到产品中。一个简单的塑料产品如果注入足够的知识,可能卖500美金、600美金,就像手机一样。
如今特斯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或者第三个丰田,我最近看到很多的行业,我们发现基于特定的生产网络,用户网络,高价值产品的创造,其实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产物。我们曾经梳理了CAD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我们发现它就是构建在美国合适的时间,在70年代左右构建了这样合适的价值网络,我们曾经看到美国的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或者美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更多在全球构建了这样的合适的价值网络。
现在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实现这种价值链的重构,从零件到整机的构建,基于先进制造、自动化、智能制造的技术链,从工艺到装备,到制造工程的一种技术链在逐渐的形成。中国是最强的装备制造业国家,拥有全球最强的技术和工程供给能力,同时看到大量的企业逐渐延伸和孵化服务链,从海尔、华为、美的衍生出大量的服务链。
已经有一些企业尝试重新借用他们的资源,不仅是数字化,还有可能是政府提供的资源,有可能是企业本身的资金或者一些社会关系,甚至还有可能和大学提供的一些合作重新构建一种价值创造的合作,他们基于网络创造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产品,创造新的工艺。
大家好,我是陈琛。
最后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制造业重构的内核,无论是汽车工业、还是装备制造业还是家电行业,各个行业价值链在加速的重构,原来中国是价值链的参与方,嵌入到美国或者日本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提供零部件或者生产活动,最后实现产品的输出。
如何在未来价值创造中实现引领,我们也调研了数百家企业。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生产系统的本质越来越像一个网络系统。
如果我们拿起放大镜,可以发现网络上的突破其实是一个又一个节点的突破,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节点的突破,中国或者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或者汽车产业的革命似乎掀开了小小的波浪。我已经感觉不仅是这里面,包括芯片领域,包括控制领域,包括我们的车内娱乐系统,我们调研很多企业,我们发现星星之火以群体性突破的方式发生对原有产业的改变。
文章来源:《机械制造》 网址: http://www.jxzzzz.cn/zonghexinwen/2022/090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