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陈(2)
如今我们看到中国的制造业,或者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实现新技术网络的形成,新社会网络的形成,新价值链网络的形成,和新的技术群的形成。
我们在过去几年调研了十余家跨国公司,发现它们最厉害的地方是通过庞大、复杂的管理组织,去合理的整合全球最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波音787客机可以在全球22个国家里面整合几百个供应商。波音有20万人,每天从事复杂的知识创造工作,他们的资源整合是高度国际化的。
这个产业生态,在疫情和供应链冲击、以及在数字化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复杂,我们调研的家电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做电饭锅,做冰箱的业务转向开始做电动化的汽车零部件,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通过自己复杂的供应链,价值链创造价值,我们无时无刻不思考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交互的结果里面可以看到不可见的价值正在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很多行业里面无形资产,基于产品的服务、基于软件的服务、基于平台的服务或者基于人的服务,已经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越来越多的超过基于硬件、基础设施、资本提供这样的一种价值创造,所以价值创造的方式或者价值本身也发生变化。
大概5年前,有包括芯片、零部件、汽车整车等相关企业找到我问到一个问题,整个制造业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汽车行业变化的方向是什么,终点会是什么,变化的关键节点又是什么?最近五年,我们帮助一些跨国公司、国内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做了一些梳理,今天我们尝试从更宏观的角度做一个分享。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特斯拉也是同样,在与特斯拉以及大量造车新势力的沟通中可以发现,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本质上是能够整合全球的优势竞争资源。通过观察特斯拉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公司对于知识的掌握深且广,一方面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非常了解细分的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整合和系统化的知识,快速从中国供应链选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供应商,或者称之为合作伙伴。
货物、资本、人员流动放缓的时候,我们看到数字贸易或者基于跨境数据流动的速度在加快。全球互联网协议从1992年每天的100GB增加到2017年每秒GB,我们看到大量的知识、大量的服务和大量的资源通过互联网、通过数据实现流动。
我们看到制造系统被重新定义,如果看三一重工、徐工、特斯拉,每家企业都在重构产品、重新定义产业边界的同时,重新定义制造系统。在与一家国内企业的交流中,他们表示现在最核心的目标是如何在快速波动的复杂环境下重构一个柔性的实时迭代的,软硬结合的生产系统。
2022年8月17日,36氪「数字时氪·未来交通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产业发展视角,汇聚政策、学界与产业专家,共同探讨交通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解法。
第二个趋势是深度的信息化。在1985年-2007年之前,全球的商品贸易保持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来自中国或者东亚地区的崛起。但是2007年之后,全球贸易持续陷入低迷,2016年全球的贸易增速1.7%,2019年出现了负增长,疫情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基于软件、数字化系统、智能制造的信息链,也在把这些链条逐渐的架构起来。在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下,我们的企业、产业的应用链在逐渐的壮大,价值链逐渐解构成价值网络,很多的价值模块拿出来都是全球的专精特新,在全球可以实现引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一批企业拿着这些价值模块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价值能力和基础。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之下,供应链千丝万缕。我们跟踪中国大型公司的供应链,可以看到一些现成的数据。全球的供应链越来越复杂,相互交织、嵌套,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机会。
3.任何产品都已经变为了信息体,生产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复杂的网络,去把知识和信息注入到产品中。
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知识。去年对一家德国的公司进行调研发现,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在1000万-1500万之间,而中国的制造业人均产值100万,也就是能达到中国的10倍以上,这更多是靠新的知识去整合新的资源和要素。
2.发展智能制造不是目的,智能制造只是手段,是以创新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从去年开始调研中国供应链的情况,大家其实是在一个复杂环境下去优化运营。每家企业都开始重视通过实时的优化,或者实时询价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可靠,成都有一家公司在美国刚看上3000万的一套芯片,工作人员准备向老板汇报,大概中间只过了25分钟,芯片就被采购空了。
文章来源:《机械制造》 网址: http://www.jxzzzz.cn/zonghexinwen/2022/090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