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陈(3)
产业边界也在重新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汽车,汽车之外大量的产业在发生快速的重构。我们昨天调研的农业企业通过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在农业现场和设备上加上传感器,加上大数据的软件分析,帮助农户更好的种植。这家企业明确表示,他们关心的不是机械本身,是农户如何在服务支撑下做得更好。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外部复杂性带来的一个影响是让企业内部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大。当这些企业扩展自己的团队、增加复杂性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增长方式,就会进入低效率运转,或者进入一种低水平运转的状态。如果持续很久都找不到增长路径,就有可能走向灭亡,所以找到增长主线至关重要。
1.中国整个价值链的构建借助了全球的力量,中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也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借助全球的优势资源。
一辆豪华的汽车价格超过200多万美金,如果按公斤看每公斤价格10美元,顶级的宝马车60美金,每公斤的白银1000美元。我曾经以这个数据去与一家河北的企业聊,他们算自己的产品每公斤值多少钱,大概的数据都是每公斤60人民币。这样的企业可以算中国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可以想一想,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创造的价值还不足每公斤60元人民币。
如果看每个企业的价值单元,或者每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其实也是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我们调研企业的时候做了一些拆解,发现2000万营收规模以上的企业,要经过20个或30个信息的节点的传递,才能实现知识的集成,最终把产品造出来。而规模超1000亿的企业,就要构建更庞大的网络来实现这种价值的创造。
产业生态正在日趋复杂,无论是大型的机械、还是生活用品、家电行业,产品的系统越来越多,复杂性越来越高,资源配置的方式从静态的配置走向动态优化。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陈琛
在「数字时氪·未来交通论坛」中,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所长陈琛以《变局之下的制造业重构逻辑》为主题,分享了以下重点内容:
所以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中国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整合知识的知识。这两年一直谈中美竞争,或者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从2011年左右先进制造业成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和访谈,无论投资界还是科技界,谈的更多的是如何去发展更好、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汽车行业乃至任何一个制造业里面,价值创造体系加速走向全球的网络化。产业升级的背后是价值创造体系能效的升级,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世界级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效率,让人们看到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多主体协同、多价值链交互的结果。
所以说产业知识和信息网络决定我们价值创造的方式,我们总是说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本质上是构建新的网络体系。丰田大家都知道,把精益制造发扬光大,它的本质是构建新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输入和转化的密度,从而在整个系统层面提高生产的效率。
我认为在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不是我们的目的,智能制造只是手段,是以创新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说,智能制造不仅是制造,还是创新。从我们自己的观察,无论是家电行业还是工程机械行业、汽车行业,大量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挖掘新的价值,通过数字化连接新的资源,通过数字化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宝马10年前有二三十种车型,到现在已经接近50种,每个汽车制造企业,甚至每个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都在时刻思考通过制造更复杂的、更适配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让整个链条都在发生大的变动。我们去调研的一家汽车企业在思考,提供系统化、模块化的产品,通过产品进一步的轻量化,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的需要,这种复杂性让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冲击,对我们制造系统带来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比如说美的和华为,还有徐工和三一,他们不是在某一个产品上实现突破,而是把基于中国的制造能力,基于中国的制造知识的价值网络进行重构。
文章来源:《机械制造》 网址: http://www.jxzzzz.cn/zonghexinwen/2022/0902/547.html